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 第260章 诸葛亮入川

第260章 诸葛亮入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因为道路交通不畅,刘焉一行入蜀颇费周折,还在荆州耽误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益州绵竹爆发了马相,赵袛之乱,原益州刺史郗俭也在这次暴乱中被杀。

这一下子,刘焉入川的任务从“法办郗俭”变成了“平定马相,赵袛之乱”。

但刘焉还是没能赶上平叛,大显身手。这次暴乱最终被益州从事贾龙给镇压了下去。

贾龙平叛之后,选吏迎接刘焉上任益州牧。

刘焉入蜀之初,是在益州籍人士的建议下启程。到达益州后,也是在益州豪强的迎奉下,开始在益州的统治。

这说明益州本地豪强并无特别强的实力,他们需要和刘焉这种来自于汉廷,名正言顺的人进行合作,共同治理益州。

在这个阶段,益州本土豪强们,对刘焉基本上都是持欢迎态度的。

刘焉初入蜀地的情况,和刘表初入荆州时遇到的局面相同,都是依靠当地世家豪强坐稳了位子。不过,细微之处却有所不同。

刘表是依靠荆州大族进行统治,始终未变。而刘焉只在上任之初依靠过本地豪强,随后便因为有东州兵的存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时南阳、三辅民数万家,避地入蜀”,刘焉选其精壮者,组成东洲兵,制衡本地豪强,因此有了专制益州的资本。

此举令益州本地豪强很愤怒,他们发觉刘焉在益州有割据自专的意图,且对代世家豪强很不友好的情况后,奋起反抗。

刘焉此时的对外表现为割裂与汉廷的正常联系(派张鲁为汉中太守,隔绝道路),对内则是各种僭越“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馀乘”,并“立威刑”。

立威的手段就是屠杀本地豪强,“又讬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这个“托他事”是指刘焉以“莫须有”的理由屠杀不听话的本地豪强。

这样的做法,引起了益州本地豪强的激烈反抗,犍为太守任岐起兵反叛后,连当时迎奉刘焉入川的从事贾龙也参与了进来。随后,刘焉击杀了任岐、贾龙,平定叛乱。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益州豪强和刘焉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顺则生,逆则死。

当时,刘焉的三个儿子都在长安(刘范为左中郎将,刘诞治书御史,刘璋为奉车都尉),除了刘璋被刘焉以有病为借口召回益州外,刘范和刘诞后来都死于马腾反对李傕的叛乱中。

丧子之痛加上一场火灾,让刘焉备受打击,由此一病不起,很快就在兴平元年(194年)去世了,刘璋继益州牧位。

刘璋继位之初的统治局面,与刘焉初入益州时如出一辙,甚至更糟。和荆州方面的刘表爆发了军事冲突之后,汉中的张鲁也与其反目。

最终,因为东州人在益州侵暴不法而不能制,一开始拥护刘璋的赵韪也起来反对他,并最终形成了一次波及益州大部(蜀郡,广汉,犍为)的叛乱。

这一次,东州人害怕赵韪得势后对他们秋后算账,尽皆死战,助刘璋破反,最终,赵韪失败被杀,刘璋平息暴乱。

到此时,迎刘焉入川的左右手贾龙和赵韪,短短几年内,全部死于刘焉父子之手。

这足以说明,刘璋时期的统治矛盾,较之刘焉更为激化。

这次暴乱之后,刘璋及其依靠力量和益州人士之间达成了脆弱的平衡,双方度过了相对稳定的十几年。

但这并不表明两股势力的矛盾就此消失,刘璋的统治就此稳定。恰恰相反,刘璋在益州的统治危机,始终在暗流涌动着,愈发深重。

综合以上信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程远志西征张鲁,会令刘璋一日十惊,立即遣使结好。

在赵韪暴乱之后的十几年里,虽然蜀地没有再次爆发类似的大规模叛乱,但刘璋显然对自己在益州不稳固的统治有了直观认识。

刘璋交好魏公(程远志),是想利用其巨大的影响力,来稳固他在益州的统治,哪怕因此投降也在所不惜,只要朝廷仍允诺他为“益州之主”即可。

而程远志善待张松,却是为了不复原时空里曹操“以貌取人”的错误做法,导致天下一统的时间一推再推。

但事情的发展真能如两人所愿吗?

刘璋不知道,程远志也不知道,就连当事人张松,其实也不知道。

但有一个人知道。

这个人是诸葛亮。

经过多日的思索,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妙计,亲赴益州来说刘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