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乱世之书生 > 第244章 无价之宝

第244章 无价之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听到刘三九是来让自己品鉴古董的,宋世荣咽下了自己要说的话,立时来了兴致。这些年,他在收藏古董上没少费心思,如今有了大把大把的银子,收藏古董自然成了他这种富人的一大喜好。

“哪来的古董啊?”宋世荣问道。

“是我保安团这些年剿匪时缴获的战利品,我想用它换点钱充做军资的,现在政府都没了,可我这还有二千多弟兄们张嘴等着吃饭呢,我现在是实在没辙了!”

“嗯,好我就给你长长眼,东西呢!”

“都在外面的车上呢!”

“还不都搬进来!”

刘三九立即冲着李广华道:“华子,让大家卸车,把东西都搬进客厅来吧!”

“怎么这么多!”

宋世荣看着几个当兵的,一下子搬进来这么多大箱子都看傻了眼。

忙命几个家人打开箱子,一件一件地拿出来,很快摆满了客厅。

宋世荣的眼睛立时不够使了,两眼发直,难以自持的暗暗咂舌。

看着宋世荣惊奇的神色,刘三九便笑嘻嘻地问道:“干爹,您老给估个价,看这些东西能值多少钱!”

宋世荣哪还能听进去刘三九的话,心思全都被这些琳琅满目的古董给吸引住了,爱不释手的一件一件的仔细地看了半晌,几乎是忘我的状态了。

刘三九只好默默地坐在一旁。许久,宋世荣似乎感觉有些累了,这才抬起头慢慢走回到椅子上坐下来。

看着宋世荣已是满脸冒汗,刘三九忙拿来了手巾递过去。宋世荣擦了擦头上的汗,又深深地喘了几口气。

做为全省富甲一方的宋世荣,对收藏古董还是十分老道的,这些古董的年代他一上眼就看个八九不离十。

“干爹,这些东西您给个价呗!”刘三九此时又问道。并拿过烟袋续上烟递到宋世荣的手上给点燃了。

宋世荣吸了一口烟,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物件举在手里,两眼放着光地说道:“这个镶金玛瑙杯,应该出自盛唐时期!”

“这是唐朝的玩意?”刘三九惊呼道。“干爹你也太有眼力了!”

宋世荣微笑道:“这个物件的年代并不难确定,如果你懂得东北的历史,自然就不难猜到了!”

刘三九道:“人不都说东北不过是蛮荒之地,原来都是满族人聚集的地界,这儿的历史与大汉民族的历史差远了!”

宋世荣爱不释手的又把玩了一会这个镶金玛瑙杯,才轻轻地放下。

“你去过渤海国遗址吧!”

“去过!”

宋世荣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起来。

“据史料记载,这渤海国是盛唐时期由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栗末靺鞨为主体建立起来的一个地方政权。

在其存在的历史时期,渤海国做为唐朝的藩封国,长期与唐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都与唐朝有过多方面的交流与往赖,从而获得了发展和进步,所以,当时被人们称誉为“海东盛国。

渤海政权与唐朝自建立朝贡册封关系起,各种交往甚密,比起与其它国家和部族的交往最多,关系也最紧密。

特别是在经济交流方面,渤海国每年都要向唐朝朝贡,而唐朝也会根据其献上的贡品,给予优厚的回馈。

一般情况,唐朝所回馈的物品要比渤海国的贡品丰厚得多。

渤海国奉行的这种朝贡贸易一直持续到被辽所灭。

所以,在东北地区能留存下来的古器,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盛唐时期,而像这种做工精美,并带有唐代历史特征的珍品,自然就是渤海国时期所遗留下来的,来自于唐朝的馈赠之物!”

“干爹,您老真不愧为省府的参议,饱谙经史,学识渊博!”刘三九伸出大拇指赞赏道。

宋世荣笑道:“此乃一般历史常识性推知而已,无所谓高深!”

“那这些朝代久远的旧物古器为什么那么值钱!”刘三九又问道。

“这些古玩,反映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人们对历史的了解。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已经淹没于茫茫人类历史的人和事,几番轮回,让后人与古人相会,感知历史、追思怀古、传承和借鉴历史文化,这就是他应有的价值!”

说着,宋世荣又拿起一个精美的瓷盘道:“这应该是唐代最著名的青瓷,这种瓷器细腻、胎薄,物表光滑而轻巧,且坚实而细密,此乃宫廷御用珍品,是庶民不得而观之物,唐朝距今已经一千多年了,你说它的价值该有多重啊!”

“哦,我明白了!”刘三九深深地点了点头又问道:“干爹,那这些个物件能值个什么价呢?”

“没价!”宋世荣道。

“什么?没价!”刘三九质疑地喊道。

宋世荣又指着其它的古董道:“这些古董啊,有几件都是无价之宝,其它这些也都是稀罕之物,毕竟年代久远!”。

刚才,听着宋世荣的讲解刘三九也听得十分入迷,现在又听到宋世荣给出的价,心里大爽。

他知道这些玩意都是国宝,是很值钱的,不过从宋世荣口里知道了其中几件东西

都是无价之宝,这是他没想到的。

“儿子啊,你对我说实话,你带着这么多的人马准备去哪里啊?”宋世荣突然又转移话题问道。

“哪儿没日本人,我就往哪儿去呗,我想跟日本人打,您又横拦着竖挡着的,那我就只好暂时听干爹了,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啊!”

“也好,你先找个地方老实待上一些日子,等日本人进来了,我会给你找个好的出路的!”

刘三九认真地点头道:“嗯,我听干爹的!”

“嗯,这才是我的干儿子,听干爹的话没错,不管今后的时局如何险恶,只要有干爹在就有你的好日子过!”宋世荣满意地说道。

刘三九此次来的目的就是想把这些古董从宋世荣手里换成黄金。此时见火候到了,便故意说道:“干爹,我现在人吃马喂的,这花销可是太大了,我想把这些东西换些钱给我的部队开销,您能帮我找到买家吗!”

正如刘三九估计的那样,宋世荣立时跳起来反对。

“不行,这可不行!”

刘三九道:“那……那这些玩意也不能当钱花,在我手里一文不值,干脆我也不要了,干爹喜欢就都孝敬您了!”

“哎呦呦,这可不成,这可都是些金贵的玩意,我可消受不起,再说了,这毕竟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如果平白地给了我你也不好在你的兄弟面前交待!”宋世荣道。

“干爹,那您看着给我点,给多少算多少,也算对兄弟们有个交待,这也是兄弟们舍命换来的!”

宋世荣脸上立刻大放光彩,他心里窃喜。这可是个大便宜,既然刘三九把话说到这儿,自己也就甭绷着了。但他还是沉默了一下才故作无奈地说道:“好吧,我儿都这么说了,那我就只好留下了!”

“干爹,你给我点黄金呗!”刘三九道。

“黄金?我可没有那么多,现在家里只存有几十根小黄鱼,我原本是要送给你的,我这两天心里正骂你呢,也不给我打个招呼人就没影了,正不知道如何交到你的手上呢。

既然你来了,那几十根小黄鱼你先拿着。另外算着这些古董的钱,我再给你十万大洋,你看中吗?”

“干爹,您给的有些多了吧!”刘三九故意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宋世荣随手拿起一个小物件,倒是十分坦诚地说道:“你啊,就是个棒槌,就这一件拿出去就值十万大洋,这个便宜我还就占了,谁叫我是你干爹来着!”

“行吧,是干爹给我的,我可就不客气了!”刘三九笑着说道。

实际刘三九也没那么不开眼。虽然自己不懂收藏,可这些东西的价值他还是有个大概的。只是如今硝烟四起,这兵荒马乱的时局,能换来十万大洋他心里已经满足了。

在宋世荣家里陪着他喝了顿酒,刘三九这才告别了宋世荣,离开了塔城,带着车马和十万大洋立即赶往五虎林。

那边山路崎岖,车辆就用不上了,他便将轿车留在了宋府,自己骑马而行。

吉林救国军司令部设在了镜泊湖畔一个小山村里。

救国军总司令王耀邦,乃山东省沂南县人。

1895年逃荒到了东北,四年后,便拉起了百余人进山当了义匪,专门袭击东北侵华的俄军以及贪官污吏、汉奸巨恶,对群众则秋毫无犯,并将缴获的财粮分赈贫民,当地老百姓都称他为“义盗红胡子老王林!”。

1917年,吉林督军孟恩远将他的部属收编为吉林军第一旅第三营,他任营长。

“九一八”事变后,吉林省军署参谋长熙洽开门揖盗,日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吉林。

王耀邦所在的部队,是东北军陆军第二十七旅,旅长吉兴乃延吉镇守使兼第二十七旅旅长。

熙洽投降日本人成了汉奸后,立即派人到各地传达军队缴械命令,并提出:“抵拒者,日本军就采用进击”等言辞相威胁。

王耀邦所在的吉林第二十七旅旅长吉兴以及团长王树祥等人随之附逆,但王耀邦拒不执行上方命令。

他将全营官兵拉了出来,脱离了二十七旅,在一个叫小城子的地方宣布成立抗日救国军,自任司令。

民族感和军人的责任感,让王耀邦毅然决然地打起了抗日大旗,但局势的变化让他始料不及。

关东军在东北的推进速度太快了,东北军和地方部队,不是逃跑就是被席洽收编,关东军几乎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一座又一座城市、铁路和交通要道。而国民政府和张学良至此仍一退再退,始终没有拒敌的反应。

王耀邦双手叉腰,站在窗子前久久地凝视,脸上一片阴霾。

救国军参谋长李振华走进司令部。

“司令!”

听到声音,王耀邦这才慢慢地回过头来。

“庆宾啊,来来来,坐!”

王耀邦能毅然决然地脱离二十七旅,走上抗日道路,与李振华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