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乱世之书生 > 第103章 生擒活捉

第103章 生擒活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刘三九将土匪押进县城监狱后,马上来到保安团,保安团的士兵们都兴高采烈地围了过来,像见到大英雄似的问这问那,于锦堂闻讯也兴冲冲地迎出门来。

原本等着刘三九吃瘪地回来,没成想这小子竟干出如此惊人的事来。

但他心里清楚,虽然刘三九立了大功,但他刘三九毕竟是自己提拔起来并派到花脸沟的,有了如此战绩也是他保安团的,保安团是谁的啊,还是他于锦堂的。

他这么一想,心里也就释怀了。至于大魁怎么想,他也顾不了了。一二百人的队伍,竟然让刘三九带着二十多个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给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来,那是怨他大五魁自己没本事,自作自受。

看到刘三九大步走来,于锦堂满脸喜悦地迎上前去。

“赵子龙回来了!”

刘三九急忙上前打了个标准的军礼:“报告,花脸沟保安队刘三九前来报告!”

于锦堂笑着道:“走,先去县衙,孔大人交待了,等你一回来让我立即带你去见他!”

两个人随后一同来到县衙。

一进屋,还没等刘三九说什么,孔宪熙已笑着迎上来,一把拉住刘三九的手臂,满心欢喜。

“好哇!我原本还以为收了一员武将,却原来是位文武双全的帅才!”

刘三九笑着说道:“大人,一共二十一个活的,一个死的,剿匪报告还没来得及写呢,我先口头向您和于团总汇报一下吧!”

于锦堂忙说道:“好哇,我是正想听听呢!”

于锦堂一改对刘三九的态度,说话也客气起来,并亲自执杯,为刘三九斟了杯茶水端过来。

“说吧,我可是急不可耐了!”

刘三九便把再次返回花脸沟后,自己如何部署如何设伏,如何把土匪堵在屋里一枪没放就生擒活捉二十一个土匪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听得于锦堂脸色多变,难辨喜忧,于锦堂并不时插话追着问细节。孔知事也时不时的问这问那地,这样一讲一问的,不知不觉过去了二个多小时。

于锦堂猛的想起什么看了看表说道:“行了,接下来就是为我们的英雄接风洗尘的时间了!”然后向孔知事请示道:“大人,我已经按您的吩咐,在海仙园安排好了酒席,相关人士都通知到了。不过,沈会长听到消息主动要求做东,我也就答应了,您看……”

“行,沈会长要安排就让他安排吧。回头你起草一份嘉奖此次大捷的请示报告报到县里,县里要好好奖励奖励咱这位大英雄!”

“好的!”于锦堂答应道。

刘三九忙说道:“大人,我受不受奖励不要紧,这回都全仗着这帮子弟兄,跟我吃冻干粮,喝凉水,受了不少罪,身体糟蹋够呛,多数人的手脚都有不同程度的冻伤,可没一个懈怠的,都坚持下来了。要奖,就好好奖励一下他们,也鼓舞鼓舞他们的斗志!”

孔宪熙上下打量着刘三九对于锦堂道:“嗯,是个帅才,爱兵如子,体恤下属!”

于锦堂干笑地说道:“孔大人说的是啊!”

“赵子龙!”

沈铭玉突然兴冲冲地推门跑了进来,也不与其它人打招呼,冲到刘三九面前忽闪着一双大眼睛,一脸的崇敬之情。

“你还真是赵子龙啊?”

“什么赵子龙,我叫刘三九!”刘三九笑着回道。

沈铭玉绷起脸道:“不!你就是赵子龙!”

孔宪熙道:“小铭玉,你爸爸呢!”

沈铭玉歪着脑袋道:“孔叔叔,我爸爸亲自去海仙园安排去了,说是给赵子龙接风!”

于锦堂惊奇地问道:“你爸亲自去海鲜园了?”

沈铭玉道:“嗯,看到赵子龙押着这么多土匪进城,我爸特高兴,然后就急着走了,刚刚回来后又接了您的电话,说是去海鲜园安排给赵子龙接风!”

于锦堂笑道:“你爸这个老东西,今天咋这么活脱!”

“走吧,赵子龙!”沈铭玉一把挽住刘三九的胳膊,高兴的仰着脸欢喜地望着刘三九。

被沈铭玉这样一挽,刘三九感觉有些难为情,不禁看向孔宪熙和于锦堂,尴尬地笑了笑。

于锦堂道:“铭玉呀,你先回去告诉你爸爸一声。我们这有些话还没说完呢,一会就过去了!”

“嗯,那好吧!”

沈铭玉冲着刘三九莞尔一笑:“等着你!”说完,便转身蹦跳着跑出门去。

几个人又交谈了一会,于锦堂和刘三九这才先一步离开县衙,直奔海仙园。

此时的老虎洞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慌乱之中。大魁正召集全部人马,准备大举进兵花脸沟。

三魁却心有余悸,他无不担心地说道:“大哥,这天已经大亮了。”

大魁拍着脑袋想了片刻,仍一意孤行道:“不行,顾不了那么多了,走!”

一百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杀气腾腾地刚走出大山,一个了水便迎着队伍飞马而来。

“大当家的,天刚亮保安队就将二当家和五当家他们绑在马爬犁上拉奔县城去了!”

大魁

瞪着猩红的眼睛骂道:“他妈的,这个刘三九做事还挺老道,动作够快的!”

三魁苦起脸来说道:“大哥,看来这回我们算是折了!”

大魁摁着腰里的二十响,悲痛至极地咬了咬牙吼道:“我先趟平他保安队! ”

三魁道:“大哥,既然二哥和五魁已被押往县城,我们去了又有什么用,或许他们早就布置好了圈套,就等着我们去钻呢?”

大魁悲切地说道:“那你说怎么办!”

三魁道:“既然已经这样了,我们还是暂且回山,等他们戒备松懈下来后,再来个突然袭击,给他一锅端,咱们拿下保安队,抓住他们的人,那时咱有了人票,到那时,他们就不得不跟咱们做交换!”

听了三魁的话,大魁觉得他的话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想了想,便无奈地点头道:“这主意不错。现在他保安队知道我们会前去抢人,他们必定已经有所布置,而我们此去已没有任何意义。嗨!我都气糊涂了,走,先回去!”

土匪马队只好又掉头返回老虎洞山。

“海仙园”饭店,是一座青砖青瓦的两层小楼,木制的门楼子油得红里透亮。

海仙园久负盛名,早在光绪十二年就有了这家饭馆。饭馆门首悬挂着的牌匾“海仙园”是书法大家桂丹初亲笔所提,三个描金大字秀逸潇洒,饱满浑厚,尽显富贵之气。

门楹两侧挂着一副对子写着“银丝遍招四海客,玉液总引洞中仙”。

海仙园除了菜品上乘,最有特色的还有烫面饺子和玫瑰包,招引了八方来客。

“于团总,快请,快请!”

海仙园的老板刘忠代正拿着抹布擦拭着门首的一对门联,见于锦堂走过来,忙放下手里的活计,捧着笑脸迎了上来。

“我说刘老板,这擦灰打杂的活计,打发个伙计干不就完了,还用得着你着做老板的自己动手吗?”于锦堂十分不解地问道。

刘老板道:“不行啊,他们干活我不放心!”

“就一个抹灰的活,有啥不放心的?”

刘老板认真的说道:“这招牌呀,就是人的脸,你不擦干净喽,那就是不待见客人。您看,像您这贵客也时不时地来照顾我这小店的生意,我哪敢怠慢啊,不能脏了您的贵眼不是,这干干净净的,您瞧着不也舒坦吗!”

于锦堂笑着摆了摆手道:“这做生意的人就是会说话,说起话来都一套一套的,像唱曲似的,得勒,忙您的吧!”

于锦堂和刘三九两人正要朝里走,一阵散碎的马蹄声伴着混乱的脚步和吆喝声传来,让两人不自觉地停住脚步回过头去。

一辆洋式暖蓬马车,在四名锦衣礼帽挎着盒子炮的随从护卫下,缓缓地驶了过来。于锦堂忙恭恭敬敬地迎了上去。

从马车上下来的人正是吉林省参议、塔城头号财阀、县商务会会长宋世荣。

他身穿貂皮大衣,头戴水獭皮一把抓的帽子,虽已年近花甲,颜面仍光彩红润,笑容可掬的面孔闪烁着慧黠的目光。

宋世荣身上曾有个小故事,传的塔城是家喻户晓。说是在辛亥革命后,人们都剪掉了辫子,唯独他死活不剪。他说:“大清国的气数未尽,早晚还得复辟!”

还果然让他言中了。1917年张勋复辟,宣统皇帝二次登基,这让他十分欣慰。他逢人便说:“还是咱老宋有远见!”

可事过不久,张勋又被迫下台,宣统皇帝被逐出了紫禁城,他的幻想彻底破灭。最后,不得不把辫子剪了去。

宋世荣的原籍并不在塔城,原来是一名基督教徒,清末时来到宁古塔开办教堂,传播基督教。

以后又逐步开起钱庄、洋行、当铺、商号等等。

他最早将先进机械设备引进塔城并开办工业,为塔城首富,家财万贯,并娶有七房老婆。他不仅经商,还笼络官府要员,渗透军政。先后任塔城商务会总理、吉林省参议等职。

近年来,他曾几次勾结日本人想要开发镜泊湖发电厂,与日本人合资修建宁海铁路、采伐东北木材资源等。最后,都被共产党人马骏带领学生,联络塔城社会各界人士与其斗争而不得不搁置起来。

他虽然居住在塔城,可他的地位和名望在吉林省都是响当当的。

今天,宋世荣能如约前来捧场,那是给县衙和保安团的面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