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清穿红楼之林氏长女的漫漫退休路 > 第52章 回京

第52章 回京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转眼间便来到了康熙四十八年。

也是林如海来到扬州的第三个年头。

这两年林如海过得是分外舒心。

虽然康熙是存着私心让甄应嘉管理雪花盐,但不得不说甄应嘉得能力确实了得。

他接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雪花盐就在江南传出了名气。

而林如海因为上交了配方而被封为一等侯的事情更是世人皆知,因此众人对这种盐更好奇了。

最绝的是甄应嘉加班加点,于万寿节那天将第一批盐直接贡给了皇上。

康熙也是明白人,对着雪花盐大夸特夸,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想买盐的人不知凡几。

这时甄应嘉才放出消息,雪花盐制作繁琐,出盐率极低,因而价格高昂,由官方统一售卖。

至于售价,甄应嘉是极其敢定价的,一钱雪花盐便需要一两银子。

是的,雪花盐是论钱卖的。哪怕是对比两淮的盐价也高了百倍不止。

而且还是限量销售,一月六千斤,平均下来每日也才两百斤,而这两百斤,就能提供三万两千两白银的收入!

两百斤看似不少,但如果真的是大户人家用餐,单就主子用膳,一天下来怎么也得消耗个一二两的盐。

虽然雪花盐盐价昂贵,能用得起的人不多,但全国数下来,只会供不应求。

盐商自然也看见了商机,旁敲侧击地想要购买。

甄应嘉并未推辞,他只打算在扬州开一个盐铺,毕竟制盐简单,但是防止制作流程外泄是需要下力气的,所以在他未卸任之前,是不会离开扬州了。

他在扬州城外建了个回字形的坊,最内里的全是从牙行寻来的年岁尚小,又不通文墨的孤儿,用他们在制作精盐。

外一圈则是受他信重,且卖身契都在他手里的心腹。由他们在外圈每日巡逻。

最外面则由重兵环绕四周。

不管是送盐取盐,或是运送物资,都由他亲自带队,不管哪一层,都明令禁止,未见他本人,不得让路开门。

所以甄应嘉根本走不脱,而将如此贵重的盐交由别人处理他实在是不放心。

所以外地贩盐的事情他便交给盐商,只是需要特定的盐引,每年十五人,每人每月可领两百斤。

届时是加“运费”售卖还是结交达官显贵,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因为每月还要卖个盐商三千两,所以商铺一天只上一百两雪花盐,所以为了让更多人能买到盐,便限制了买盐者一次最多不得超过半斤,也就是八两。

饶是如此,依旧是每天开店就会被抢售一空。

但不论众人如何劝说,甄应嘉都未扩产。

甄应嘉都不用做其他的事情,单只发放这三年的盐引,便将债务还了个干净,甚至还赚了不少。

连带着林如海也跟着发了笔横财。

虽然官场上眼红的人很多,却没有一个对他们出手的。

一是此盐轰动极大,且收益极高,卖出去的斤数在一开始就是透明的。

随便来个进过学的人都能算出来,这可是每年一千一百多万两的收入!

要知道往年单只盐税也不过五、六百万两,这一下子可就翻了一番啊!

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国库一年的税收收入也超不过五千万两,这一下就多了五分之一,还是可持续状态。

从户部尚书每天都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就知道他有多开心了,不用一文钱掰成两半花的感觉真的是太好了!。

现在所有人的视线可都盯在这里呢。这个要是有人动手,别说捞好处了,得先把自己折里。

而且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当初康熙封爵,所有符合规格的赏赐都送去了京城林府,明摆着就是等他回来的。

也就是说林如海的任期只有三年,相比费力把他弄下去,还是尽力讨好看看能不能得个推荐更实惠一点。

因此林如海的日子过得分外悠闲。

当然,甄应嘉在上疏自己分身乏术,准备请辞之后,那些盯着他的目光也转移了方向。

甄应嘉也明白这个职位已经不能用肥差来形容了,这完全就是下蛋的金鸡。

但是他更确定的是自己护不住,如果不是去年废太子一事闹得朝堂动乱,他这两年也没那个本事闷声发大财。

亏空应该还是能还完,但是各方的孝敬下他手里估计半点都剩不下。而且还得得罪圣上,这不是活脱脱给他儿子提供搞事资金吗?

就算现在风平浪静,他也未参与诸皇子斗争风波。

圣上也不会容忍他在这个位置上呆太久。别忘了当初他被派来是干什么的,现在债都还完了还不赶紧走?

优待是优待,但是没有眼色,一朝被厌弃,那优待可就成了追命符了。

再加上打探雪花盐制作方法的人越来越多,明里暗里的都有,他防得精疲力尽。

若真从他这泄了密,怕是阖家都得搭进去,所以莫不如见好就收。

八月。

林如

海接到了调令,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职。正二品官职。林如海为官不过十余年,却走到了别人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走到的高度。

同时康熙也派了新的巡盐御史和盐运使过来。

只是让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康熙将雪花盐单独批了出来,交由内务府管理,售卖地点也改为京城,其余一律不变。

一时之间众人才发现自己被遛了一圈,而那两位为了得到官职而付出良多,甚至连党派之争都放下的人彻底傻了眼。

连他们背后的人都险些被气吐血,奈何他们本来就别有用心,不得不吃下这个哑巴亏。

林如海对此未做任何探究,只淡定的与来人进行了交接,然后就准备携家回京城。

与来时不同,现在大部人都知道林如海必定是“满载而归”的,这也算是康熙默许的。

坐着巡盐御史的时候没有人插手,谁知道回去的路上会不会有谁给安排点意外,或者被打劫之类的。

所以为了安全考虑,哪怕林怀瑾还有些晕船,最后还是决定了乘船北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