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名侦探柯南之琴酒立志传 > 第454章 先统一口风再慢慢查

第454章 先统一口风再慢慢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某美国着名问答论坛曾经有一个热门问题-“你身边有什么阶级固化的例子”,底下一众回答里有个国博讲解员回答很快冲到了高赞,说是有一次华盛顿某重点小学的学生来国家博物馆参观,他就问学生们北宋之后是哪个朝代,本想让大家回答南宋,然后他在顺势讲讲南宋如何在岳飞抗金的背景下建立,给大家上一节民族英雄大讲堂。

可没想到竟然有个小朋友竟然直接答出了真实答案,伪楚。并且说出了原因:张邦昌在伪楚的登基时间要早于赵构在南宋的登基时间。

如今就让我们拨开迷雾,去看看靖康之变后神州大地上那段悲苦历史的真实面貌,看看伪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靖康二年二月,徽钦二帝都已经出城之后,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经过商量和向朝廷汇报,决定在开封立一个异姓王,在金军北归之后代为打理国家。

也是没办法的事儿,灭亡北宋对金军也是个意外,原本的计划中是抢一把,然后逼北宋以黄河为界割让北部领土,没想到金军还没用力北宋皇帝就自己投降了。两位皇帝都过来当俘虏了,那北宋皇室肯定恨透了金国,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皇室成员全部掳走,然后立一个不姓赵的人来当皇帝。

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经过精挑细选,选中了张邦昌。

金国之所以会挑选张邦昌充任伪政权皇帝,主要源于第一次包围开封时张邦昌作为人质的表现。当时张邦昌以宰相身份陪康王出使金营,到了金营就吓得号哭,后来金军北上一路上按照完颜宗望的吩咐劝沿路各城投降,全部被骂了回去。

一座城也没劝降下来,但完颜宗望对张邦昌的表现很满意,再怎么说也是宋朝的宰相有头有脸的人物,对我言听计从,很满意。

在燕山府待了大半年,金军再一次南下,等徽钦二帝都出城以后,城内再无赵宋皇室成员,在完颜宗望的力主下,吴乞买同意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代管北宋政府。

不是金国不想直接入主中原,而是金国当时国家尚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决策就靠八大勃极烈议政,什么三省六部枢密院统统没有,根本就管理不了中原汉地几千万人口规模的国家,让几个勃极烈去开封摄政,奏疏他都看不明白。

徽钦二帝出城时,好几位宰相跟着皇帝一起出了城,开封城里只剩下唐恪一位宰相和张叔夜一位枢相,凡事多与开封府尹王时雍、翰林学士吴幵、吏部尚书莫俦商量。

这些留在开封的人都在等着城外给个说法,是放一个皇帝回来还是给个皇子回来即位,结果左等右等没等到,当皇帝的,却等来了尚书员外郎宋齐愈带来了的立张邦昌为帝的命令。

北宋政府就剩下这几个高级官员了,大家一起商量吧,商量来商量去,其他人都没意见,只有张叔夜坚决不同意。张叔夜反对无效,因为在他表达了反对意见后,跟宋齐愈一起回来的金兵便把他抓走送到城外去了,金人废立皇帝靠的是武力,册立皇帝同样靠武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金人比开封城里的每一个人都清楚。

既然要拥立张邦昌,就要百官署名,张叔夜被抓走后大家都乖乖的签了名字,这事儿就算这么定下来了,宰相唐恪在署完名之后越想越窝囊,回去便服毒自尽了。

在北宋最具正义感的官员一般都是谏官,谏官的老大是御史中丞,当时的御史中丞一听说要册立张邦昌当皇帝气坏了,坚决不同意,又专门写了封奏疏呈报给两位金军主帅,要求收回成命,把钦宗放回来重掌国家。

册立皇帝你当大金国跟你闹着玩儿呢,这位勇敢的御史中丞没等来他的钦宗,而是等来了杀气腾腾的金兵,带着他押赴城外金营。

这位御史中丞叫秦桧,时年三十七岁,已经不年轻了,但依然满腔热血,不畏强权。

收拾了张叔夜又摆平了秦桧,北宋留守官员都让安排明白了,该张邦昌登场了,早在徽钦二帝出城时金人就已经派人把张邦昌从燕山府接到了开封,张邦昌也不知道又回到开封是做什么,没想到完颜宗望突然就派人通知了他要回开封登基称帝的消息,吓得他魂飞魄散,拼命拒绝,开始绝食。

金人可不会给你讲什么礼仪道德,说了要你当皇帝就一定是你,由不得你拒绝。面对张邦昌的死硬态度,金人派使者到城中放出话,三日之内如果张邦昌不即位的话,屠城。

一说屠城大家都吓坏了,于是城中百官、百姓、僧侣道士等纷纷出城劝说张邦昌接受拥立拯救城中百姓。万般无奈之下张邦昌只好接受安排,靖康二年三月初七,在金使的监督下,张邦昌完成了册封大典,登基称帝,国号大楚。

虽然事出无奈,但毕竟称帝是大逆不道,张邦昌只能小心翼翼的在皇宫的范围内尽量保持臣子的礼节。北宋皇帝听政的大庆殿、紫宸殿和垂拱殿他从来不去,而是躲在文德殿听政办公。皇帝的龙椅坐北朝南,张邦昌的办公桌椅坐东朝西。发布政令只称“手书”从不称圣旨,与百官议事自称“予”不称“朕”,最大程度的放低自己,避免被扣上僭越的帽子。

当时高级官员中张叔夜被抓走唐恪自尽,剩下的官职最大的就属开封府尹王时雍了。张邦昌即位后,任命王时雍暂代首相兼枢相,吴幵

、莫俦分别暂代副宰相。为了表达对新政权的推崇,王时雍每次上朝都称呼张邦昌为陛下,每次都被张邦昌斥责,在张邦昌看来这个皇位并非自己的,总有一天要还回去。

金军在城外收拾准备好之后准备北归,临行前就派使者问张邦昌要不要留下一支金军守卫开封,张邦昌正拿不定主意,兵部尚书吕好问就替张邦昌回答,打发金军不做留守全部回国了。使者离开后吕好问告诉张邦昌,此时便是相公还政给赵宋官家的最好时机。

张邦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询问时机好在哪儿?

吕好问也不藏着掖着,说大宋百姓还是心系赵宋官家,而此时赵宋官家尚有大元帅留在河北,可以还政给大元帅。

大元帅就是康王赵构,金军第二次南下前钦宗派赵构到河北募兵勤王,并赐他天下兵马大元帅的称号。

还政给赵构说起来容易,可徽宗钦宗包括太子目前也只是被金军俘虏带走都还活着,万一这些正统血脉回来了怎么办,到时候又成了我张邦昌乱政又是个大逆不道。程序不合法责任谁来担?张邦昌对于还政给赵构表示担忧。

吕好问既然敢提这个建议,那就是做过功课的,告诉张邦昌说如今元佑皇后就在城中,由元佑皇后降旨大元帅即位,程序上无懈可击,天赐良机绝不能错过。

这位元佑皇后就是当年被哲宗废立、打入道观的孟皇后,说起来,孟皇后离开皇宫已经三十一年了。

哲宗绍圣三年孟皇后被废之后一直在瑶华宫居住,不问世事。哲宗死后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听政。当年孟皇后是向太后与高后共同为哲宗挑选的,孟皇后进宫后对奶奶高后、嫡母向太后一直彬彬有礼,深得长辈喜爱。高后死后哲宗亲政,强硬的要废立孟皇后,向太后虽然不满但毕竟高后已经干政十多年,此时她如果再出来干政恐怕惹祸上身,只有眼睁睁看着孟皇后被废。

哲宗活着说不上话,现在哲宗死了轮到自己临朝听政,那就一定要拨乱反正,向太后提议,为遭受不公待遇的孟皇后平反,恢复皇后身份。

元符三年徽宗刚刚即位,需要向太后的支持,一个前朝被废皇后对他来说根本无关紧要,顺水人情那是最好做的,于是同意向太后的提议,下诏恢复了孟皇后的地位,尊为元佑皇后。

还给受委屈的人应有的名誉和地位,原本是件好事儿,但向太后不久后去世,没了上层的制约,徽宗逐渐放纵起来,蔡京也是在这个时候投其所好进入了宰执班子。蔡京任相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排除异己党同伐异,以新党的名义大搞****,所有旧党全部打成元佑党人加以贬黜。

元佑大臣们被贬黜,元佑皇后也难以独善其身。但跳出来攻击孟皇后的却不是蔡京,而是宦官郝随,在绍圣三年第一次废立孟皇后时郝随就跟刘婕妤就上蹿下跳罗织罪名诬陷孟皇后,这一次他再次找到蔡京表示,孟皇后是旧党人士,不该复立。

皇后哪还有什么新旧党派的分别,蔡京对郝随这些言论无动于衷,郝随虽然能量小,但当年的刘婕妤后来已经成了元符皇后,刘皇后开始亲自动员朝臣弹劾孟皇后。

当年污蔑孟皇后时结识了不少朝臣,此时又派上了用场,在刘皇后的动员下,不少谏官纷纷上疏,指责复立孟皇后就是旧党复辟,要防止旧党死灰复燃就必须把孟皇后赶走。

朝堂上舆论已经形成,蔡京自居新党领袖秉持着旧党一律赶尽杀绝的原则,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赞成重新废掉孟皇后,徽宗一看群臣都要求再次废立,那就把孟皇后再废一次吧,崇宁元年十月,回宫仅仅一年的孟皇后再次被废,出居瑶华宫。

两次斗败正宫娘娘,刘皇后的自信心膨胀到了天上,逐渐开始插手朝政,再多次干预朝政引起徽宗不悦之后,徽宗决定废掉她,反正都是前朝皇后,废一个也是废,废两个也是废,一纸诏书的事儿。

刘皇后这个人呐,欺负欺负老实人她在行,可真到了强权压过来的时候就怂了,政和三年七月,得到消息徽宗要废掉自己的刘皇后万念俱灰,先徽宗一步自缢而死。

多行不义的刘皇后最终自取灭亡,外居瑶华宫的孟皇后却因离宫已久,未在宗室名册而躲过靖康之变的灾难。金军北上之后,开封城老百姓惊奇的发现当年蒙冤被废的孟皇后还在瑶华宫中当道姑,毫发无伤。

孟皇后毕竟曾经是北宋王朝的正统皇后,被废一事所有朝臣也都知道是冤案,如今皇室被一网打尽,论辈分孟皇后到了钦宗朝已经是太后了,只有请她主持大局召赵构即位才具有程序上的合法性。

孟皇后好找就在开封城中,可天下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此刻又在哪儿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